鄉(xiāng)村振興不僅要填滿糧倉,、鼓起錢袋,更要培厚文明土壤,,讓鄉(xiāng)土煥發(fā)新氣象。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,,要加強文明鄉(xiāng)風建設,、推進農村移風易俗。
湘潭縣中路鋪鎮(zhèn)柳橋村近年來倡導踐行“隨喜百元禮”,,用樸素的鄉(xiāng)音勸退鋪張浪費,,用接地氣的村規(guī)民約守護淳樸民風,用“低彩禮”卸下沉重的婚嫁包袱,。這些新風新俗,,像一粒粒種子播撒鄉(xiāng)野、扎根鄉(xiāng)土,,逐漸長成鄉(xiāng)風文明的參天大樹,。
村規(guī)民約“約”出文明新風
多年來,農村部分地區(qū)“人情風”不斷蔓延攀高,給普通村民家庭帶來極大的人情支出壓力,。
面對這種陋習,,2020年開始,湘潭縣柳橋村就在村規(guī)民約中明確規(guī)定:倡導在“五一”“七一”“十一”等節(jié)假日籌辦集體婚禮,,儀式從簡,;倡議喪事在村集中治喪點辦理,控制規(guī)模和天數,;不提倡操辦婚喪嫁娶外的其他酒席,,收受禮金不得超過100元,嚴禁借辦酒席斂財,。
剛開始,,“隨喜百元禮”規(guī)定備受爭議、遭遇阻力,。但經黨員干部帶頭示范,,成效迅速顯現(xiàn)出來。老黨員唐衛(wèi)存家辦喜事時,,婚禮從簡,,僅象征性收取親朋好友每戶禮金100元,成為全村第一個落實村規(guī)民約的典型,。村黨委書記曹鐵光在嫁女兒時,,沒有操辦任何酒席,只邀請至親家屬簡單吃了一頓飯,;兒子娶媳婦時,,簡約辦了幾桌,每戶收100元禮金并回禮80元,,再次踐行移風易俗,,傳遞文明新風。
柳橋村黨委還作出執(zhí)行“兩個一律”的決議:違規(guī)辦酒席,、超標“做人情”的村干部一律主動請辭,;一般黨員違規(guī),由黨小組和黨支部嚴肅批評教育后仍不糾正的,,年度考評一律為不合格,。一次,一名村干部的愛人去朋友家吃喜酒“掛號”300元,,受到村干部的嚴厲批評后,,當晚就去主家收回200元。此后,,村“兩委”干部和全體黨員無一例違反規(guī)定,。
村民們從觀望拒絕,、到理解接受、再到行動自覺,。六旬老人唐建國回憶,,自己和老伴60歲都沒擺壽酒,親戚朋友紅白喜事都只隨100元,,一家人一年的人情開支從1萬多元下降到了小幾千,。唐建國說:“以前辦酒浪費太大,一次人情幾百塊錢能買好多肥料,、種子,,干好多農事。現(xiàn)在走親戚有了新規(guī)定,,省錢省心反而親情更濃,�,!�
從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的轉變
“人情風”之所以越來越盛行,,客觀上有人們生活水平提高、物價上漲等因素,,但主要還是“面子”“里子”和“根子”在作怪,。
“一場人情半月薪,一桌酒宴三分棄,�,!币骑L易俗要治本,近年來,,湘潭縣中路鋪鎮(zhèn)在各村召開村民大會,、村民代表大會60余次,收集群眾意見200余條,,指導每個村都形成了可操作的村規(guī)民約,,梳理高價彩禮、薄養(yǎng)厚葬,、鋪張浪費等惡習,、陋習,建立村民移風易俗清單,,畫出村民行為的“紅線”,。同時多措并舉,采取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,,充分利用村村響廣播,、網格群、流動宣傳車,、發(fā)放宣傳折頁等,,進行移風易俗宣講,,全方位宣傳村規(guī)民約、典型事例,,讓村民婦孺皆知,、入心入腦,積極推進人情往來中村民的自我教育,、自我管理,、自我服務和自我監(jiān)督,在潛移默化中弘揚正能量,,把文明新風揚起來,。
各村各類宴席因此大幅減少。柱塘村82歲的劉寶刀老人去世,,兒子響應移風易俗號召,,葬禮從簡,花費總計不到兩萬元,。大灣橋村村書記楚炳炎的爺爺90歲大壽時,,只是和家人一起過了一次簡單又溫馨的生日……
隨著村民觀念轉變,殯葬改革成效愈發(fā)凸顯,。中路鋪鎮(zhèn)在柳橋村建起占地11720平方米的公益性公墓,,著力減輕村民群眾在殯葬上的經濟負擔,讓綠色殯葬,、文明殯葬,、惠民殯葬之風吹進村民心里。80歲的老黨員陳雪峰積極擁護,,交代兒孫在自己百年之后實行火葬,,喪事一切從簡。他擔心子女不聽安排,,直接用斧頭把自己的“千年屋”砸壞當柴燒,。
傍晚時分,走進中路鋪鎮(zhèn),,村民或在廚房忙碌,,炊煙縈繞;或三五相約,,閑坐熱聊,;或相聚廣場,翩翩起舞……開軒面場圃,,把酒話桑麻,,一道道文明風景躍入眼簾,一股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,。中路鋪鎮(zhèn)2020年獲得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榮譽,。
移風易俗的全域實踐
中路鋪鎮(zhèn)“崇尚文明,、宴席簡辦”蔚然成風的背后,是湘潭縣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,,綜合治理高額彩禮,、大操大辦、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的結果,。
近年來,,湘潭縣堅持線上線下、網上網下相結合,,營造濃厚“鄉(xiāng)風文明建設”氛圍,。縣文明辦,、縣民政局累計印發(fā)講文明樹新風,、移風易俗、殯葬改革宣傳手冊20萬份,,在婚姻登記窗口發(fā)放《婚事新辦喜事簡辦倡議書》宣傳手冊1.2萬份,,廣泛宣講“婚事新辦”的重要意義。通過創(chuàng)作《心愿》《誠意》主題小品,,舉辦“零彩禮,、低彩禮”集體頒證、“傳承好家風”宣傳宣講等活動,,參與省市兩級中秋、重陽等大型文藝演出,,引領廣大群眾樹立起節(jié)儉樸素的價值觀,、健康向上的婚姻觀。
2024年,,湘潭縣著重在五個村(易俗河鎮(zhèn)新塘村,、新虎村和河口鎮(zhèn)華中村、蓮托村,、紫楊村)開展移風易俗工作,,由縣文明辦牽頭,聯(lián)合民政,、文旅廣體,、衛(wèi)健、婦聯(lián)等部門,,深入農村積極開展“強基工程·藝動蓮城”文藝志愿服務活動,、關愛銀發(fā)文明實踐義診活動、“送戲下鄉(xiāng)惠民情 災后重建樹信心”文藝匯演,、“倡婚俗新風 樹文明殯葬”文藝宣傳,、“書潤蓮鄉(xiāng)”“新時代鄉(xiāng)村閱讀季”書香閱讀等主題活動20余場,,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和歡迎。
因地制宜,、破立并舉開展移風易俗系列活動,,帶領全縣各地不斷培育文明鄉(xiāng)風、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,。走訪中我們得知,,在茶恩寺鎮(zhèn)茶花村,90多歲的老黨員,、老支書黃良知歷來倡導勤儉節(jié)約,,主張紅白喜事一切從簡。在這種氛圍下,,茶花村紅白喜事不鋪張浪費成為一種風尚,,喪事一般花費在4萬元左右,最多不超過5萬元,。特別是,,白喜事隨禮50元的標準已持續(xù)了數十年。
“我的母親馬玉昭是馬英九的堂姐,。母親去世前,,交代我們堅決不能大操大辦,簡簡單單下葬即可,�,!奔易∫姿缀渔�(zhèn)硯井社區(qū)鳳凰山莊的賓子雙老人告訴記者,母親去世時,,社區(qū)正大力宣傳厚養(yǎng)薄葬,。遵照母親遺愿、社區(qū)號召,,他選擇將母親火化下葬,,入土為安。這場本該隆重卻簡單操辦的喪事不僅沒有引來非議,,反而獲得居民們的交口稱贊,。
從柳橋村的“隨喜百元禮”,到中路鋪鎮(zhèn)“人情風”變文明風,,再到湘潭縣全域文明和諧新風蔚然,,這場遍及城鄉(xiāng)的風俗嬗變,不僅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,,更重塑了蓮鄉(xiāng)精神風貌,,將持續(xù)為發(fā)展壯大縣域經濟、推進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注入不竭動力,。
來源:湘潭在線
鏈接:https://www.xtol.cn/2025/03/15/99561697.html
分享到: |